跳出「框框」開啟好奇力與想像力 創造更多新事物
明白生命有無限可能幫助孩子保持他們的好奇心及想像力,創造更多新的事物。
著名的繪本作家艾瑞‧卡爾的作品一般都以大膽的顏色配上幾何色塊組成構圖,這種表達方式,看似簡約以配合兒童的口味,實際是有豐富的層次和用心的編排,是對孩子早期的美感培育。他為了向一位在藝術史上帶來深遠影響的畫家致敬,創作了【畫了一匹藍馬的畫家】。
現代藝術是經過了一代一代不同的藝術家,大膽探索及求同存異的過程演變至今,我們才有越來越開放的眼光去接受現實生活中並不會出現的藍色的馬。然而,孩子也可能會奇怪為什為要把馬畫成藍色而不按照牠不本的顏色畫呢?
當第一個畫家畫出藍色的馬時,也面對同樣的質疑,甚至有反對的聲音評論這是「錯」的。然而,藝術的空間是自由的,並不只是要展現世界視為「正確」的標準,而顏色的運用是代表畫家對他繪畫對象的一種感覺的表達。因此書中除了藍色的馬外,其他陸續出現的動物顏色都不一定是現實呈現的顏色。作者一貫地用非常簡單直接的一句文字,貫穿了整本書去介紹每隻動物的顏色,讀者不其然地進入了畫家的創作意念中,同時也在思考跳出框框的可能性。而結尾以一句「我畫得真好」,簡單地肯定了對這種破格的創作,讓孩子明白跳出固有思維是被容許的,畢竟人類每次新的發明都是憑想像力從不可能中找到可能性啊。
當懷著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的開放性,我們就比較容易接受轉變。【明天,很有可能】以主角一天的日常生活為背景,說出一個平凡中如何找到驚喜的故事。當中非常特別地,每一版的文字都以「明天,很有可能」開首,道出了未來將會有無限可能的事實。每一天我們過著差不多的生活和看見差不多的事物,但卻不可能一模一樣。細心一想,甚至每個時刻都不可能複製,因為身邊充斥著不斷變化的環境和流動的人與物,堆砌成新的感受,而個人也可以主動成為當中的一份子,為下一刻帶出新的可能性。
繪本充分運用了圖文共奏的特性,當中有很多細節隱藏在豐富的構圖下。如果讀者只閱讀文字,很有可能需要回頭再去尋索才能明白,故事的發展其實是一個循環的形式在發生,因此閱讀繪本的精義,必須要同時「閱讀」圖。細心閱讀後就會發現,在重重覆覆的陳述句下作者非常有心思地把一個朋友重聚的小故事包含其中。回應繪本的主題︰重複的日子由個別的事件組成,而每件獨立的事物之間又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讓我們在面對未知時相信,總有美好的事物藏在無限的可能中等待我們去發掘。